山河披锦绣,盛世写华章,为进一步以实际行动庆祝党的二十大隆重召开,激发爱国热情,凝聚奋进力量,10月21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行政楼六楼会议室召开了“红色医疗”调研成果交流座谈会。思政课教师代表、医护系教师代表参加座谈,座谈会由马院陈成吨院长主持。院党委张松富书记、陶榕院长出席了本次座谈会。
三明拥有非常丰富的红色教学资源,其中“红色医疗”资源极具代表性,更与威斯尼斯人官网版“医”字打头的学科建设具有较高的契合度。为更加深入地挖掘好本土“红色医疗”案例故事,庚续红色血脉,马克思主义学院于10月11日至10月13日开展了“红色医疗”实践调研活动(具体情况见下表),本次座谈会系此调研的阶段性成果汇报。
座谈会上,四个小组都将目光聚集于三明的红色医院旧址,认真梳理和回顾三明“红医”文化,通过瞻仰红医医院,拍摄影音资料,查阅文史古籍,形成了丰富的调研成果。如陈川小组对“红医”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进行了尝试,以更好地利用红医资源传承红色基因;陈芊宏小组就不同县域的“红医故事”进行了搜集整理和二次创作,制作了感人的视频短片;唐琍琍小组展示了烽火岁月中在缺专门场所,缺医疗器械、缺医护人员、缺药品的境况下广大苏区医务工作者充分发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的精神,创新工作思路,提升当地的医疗水平的生动案例;庄凡小组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实地考察对如何保护和传承三明“红医文化”、挖掘和提炼三明“红医精神”提出了一些具有行性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这次的调研,我们对全市境内红色医药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一次摸底,增进了了解,会上,各位思政教师纷纷表示将进一步以丰富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为依托,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弘扬优良传统,赓续伟大精神。
陶榕院长对本次调研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次调研“行动迅速,成果丰富”,也表示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红色医务工作者凭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开创了卫生健康事业的全新局面,这种崇高的“红医”精神必须用好,用到思政课改革当中。鼓励全体思政课教师要有“问题导向”,将思政课上到“入耳、入脑、入心”,在思政课成果孵化中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真正把调研成果用到教学和科研当中。
座谈会最后,张松富书记高度赞扬了马院扎实的工作作风,肯定调研工作成果。第一、形式较好,先做调查再开展研究的方式值得推广;第二、参与度高,准备充分全员用心;第三、收获丰富,在收集整理资料中进行了深入思考;第四、效果突出,形成的成果对今后开展教学研究都有很好的帮助。同时张书记也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可以围绕调研过程中发现的旧址古迹得不到保护的现状提出保护、修复和开发利用的建议,以积极发挥高校咨政建言作用;二是通过调研来指导当前的具体工作,申报更高级别的科研课题;三是相关的调研成果可以进一步整理完善,有条件可在校内设置专馆做好“红医”精神宣传;四是去粗取精,把三明“红医精神”传承作为我校的一张名片,多出成果;五是开展宣讲活动,组织师生团队打造“红医”特色思政课程。
下一阶段,马院将继续以三明“红色医疗”调研为抓手,将其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的思政课课程群内涵建设,久久为功,多出“金课”,多结硕果。


供稿:学生宣传中心融媒体 审核:宣传统战部 谭新华
排版:学生宣传中心融媒体 丁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