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9月12日到18日是第25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为迎接党的二十大,更好地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升乡村文明,提高学前教育学生社会实践能力,9月16日下午人文与教育系在秉绶楼601会议室举行“喜迎二十大,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推普社会实践座谈会。人文与教育系党总支副书记卢静、团委书记林少舟,教师马岩以及来自不同省份不同民族的九位学生代表参加了座谈。
座谈会上,卢静副书记首先带领大家学习了省市语委办开展25届推普周活动的指导思想、活动主题和工作要求,强调今年推普周的重点工作就是聚焦学前儿童、教师等重点人群,深入实施学前儿童普通话教育“童语同音”行动和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计划。希望通过座谈会引导同学们关心家乡推普工作,积极参与志愿活动,学以致用助力乡村振兴。
九位学生代表来自福建、四川、贵州、甘肃、黑龙江、河北、重庆等省份,分别属于汉族、回族、布依族、满族、穿青人等不同民族,在普通话测试中都取得了二甲以上水平。座谈会上,她们一一介绍了家乡的普通话水平和推普现状,分析了现状产生的原因,重点交流了当地学前儿童的普通话普及情况。围绕着“当代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可以为‘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做些什么”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大家纷纷表示,首先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普通话水平,带动身边同学说好普通话,用好普通话。进而创造一些社会实践机会,开展幼儿绘本故事会、红色故事宣讲、经典诵读等活动助力家乡乡村振兴,重点帮助留守儿童。林少舟书记鼓励大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充分锻炼自己,提升个人素养;马岩老师为同学们分析了影响普通话水平提升的原因,鼓励大家进一步提升普通话水平,并学以致用。
会议的最后,卢静老师表示无论方言或是普通话,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承载符号。新时代大学生要把语言作为一种技能,学好方言,表达对家乡的浓浓情意;说标准普通话,做好教书育人的准备;大力推普,筑牢民族共同体意识。同学们表示,要走进社会,走进乡村,通过推普社会实践,为普通话普及落后的乡村贡献力量,为乡村普及普通话贡献力量。走上学前儿童普通话教育“童语同音”行动的第一线。




供稿:学生宣传中心新媒体 审核:宣传统战部 谭新华
排版:学生宣传中心新媒体 高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