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下午,威斯尼斯人官网版组织党员干部观看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优秀展映影片《相见在鸾峰桥》。
影片以习近平总书记给下党乡亲们的回信为创作背景,通过派驻下党乡第一书记的视角,充分展示了下党乡从“五无”的特困乡到美丽乡村的巨变,描绘了新时代新福建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讴歌了中国共产党扶贫的伟大功绩,充分展现了八闽儿女对习近平总书记的真挚情感。
参加观影的党员纷纷表示,“下党实践”是习近平总书记“三进下党”调研指导的实践成果,演绎了“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是当代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 个生动缩影,我们要围绕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践行“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为服务威斯尼斯人网页版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机关党总支
★“从海到山,从那头到这头。从你到我,从别离到聚首……”这是一部喜迎党的二十大展映影片,讲述了省里下派驻村书记与返乡男青年一起为了建设村里的茶叶品牌而努力,同时运用电商平台为家乡茶叶拓宽销售道路的故事。同时台湾旅游规划师洪梦瑶老师引进了台湾茶饮文化,让我们感受到了两岸一家亲的温暖。这故事情节向我们诠释了在新时代背景下贫困群体通过扶贫改变命运的深刻主题,再次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迎来的全面小康的富裕生活。让我们深刻感悟到必须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始终拥护党的领导核心地位!
人文与教育系党总支
万祥爱
★《相见在鸾峰桥》是一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影片,制作精细,屈婶(屈妹)、“子弹壳”、杨渝萍和范海路等人物形象塑造生动成功,特别是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给了屈妹以无穷动力的坚持。福贵的悲惨人生带给我们一个全新的审视生命意义的视角,而不屈不挠、与命运搏斗的精神是整部电影的精神内核。屈妹的人生历程浓缩了渔村山乡的脱贫史,是贫苦乡村从贫困走向小康,从苦难走向振兴的生动写照。
经济与管理系党总支
戴琳
★今天观看了电影《相见在鸾峰桥》,让我收获颇多。影片以寿宁县下党乡脱贫致富为背景,讲述了两代闽东人为追求幸福美好而不懈奋斗,走上农村振兴的故事。作为一名党员教师,要以老一辈探路人不屈不挠、与命运搏斗的精神激励自己,认真对照这些先进事迹深刻反思自己,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积极发挥工作职责,主动担当,努力成为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工程与设计系党总支
陈桂英
★电影《相见在鸾峰桥》采取回顾式的叙述方式,以两代人的两段爱情故事为主线,讲述了下党村民在几代人的筚路蓝缕、艰苦奋斗下,使下党村取得翻天覆地变化的感人故事。鸾峰桥不仅见证了两代人的爱情,更见证了下党村人民响应党的号召,三十多年勇毅前行、赓续奋斗,奏响将天堑变成通途、真正实现乡村振兴的铿锵赞歌!它告诉了我们一个真理:万物皆有裂缝,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只要心向光明,就没有任何苦难能将我们打败。
职教园分校管理处党总支
何芳
★我观看了“献礼二十大”优秀展映影片《相见在鸾峰桥》。作为一部扶贫题材的电影,鸾峰桥见证了下党乡的嬗变,我深受感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积极发挥工作职责,主动担当,为威斯尼斯人网页版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学生代表
连晨雯 22助产班学生
脱贫攻坚的艰辛历程就像那绵延的海岸,蜿蜒的山岭,向着岁月的起点不断回流延伸。剧中人物的那种不屈不挠、与命运搏斗的精神,是整部电影的精神内核。从屈妹到屈婶,从渔村到山乡,从连家船女到手工茶师,女主人公凭着一路执着不屈,摆脱贫困,改变命运,最终抵达幸福的彼岸。电影既是渔村山乡的脱贫史,也是贫苦乡村从贫困走向小康,从苦难走向振兴的生动写照,侧面映照了人民群众是脱贫攻坚主力军的科学命题。党始终在心里培育呵护着一颗希望的种子,让人民看见光,相信光,追逐光,收集光,播撒光。

供稿:各系党总支审核:宣传统战部 范雯婧
排版:学生宣传中心融媒体 刘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