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委教宣〔2007〕13号
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委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开展
向阮文发同志学习的通知
各设区市委教育工委、教育局,各高等学校,省属中等职业学校、中小学:
阮文发是漳州市龙文区朝阳镇石洲小学教师。他虽从小残疾,右腿不能着地,只能靠左腿跳跃行走,但身残志坚,始终胸怀一颗为边远渔村教育事业挥洒热血的赤诚之心,以其执着、真情、奉献和开拓精神,在平凡的教书育人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业绩。曾先后荣获漳州市坚持老少边贫地区任教15年以上优秀教师、漳州市“自强模范”、福建省“十佳职工”、福建省“自强模范”、福建省教育战线“先进工作者”称号,并获得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等。
阮文发同志长期扎根边远渔村教育工作。1969年,初中毕业的阮文发成了村里唯一的“文化人”。为改变当时渔村教育落后的面貌,他放弃了选择村里财会工作的机会,毅然选择了从事小学教育工作,一干就是38年,成为石洲村里唯一的两代人的老师。石洲小学旧址在山上,为了教书,阮文发同志每天上下山至少四次,要跳500多级台阶,直到1998年学校搬迁下山的29年里,至少单腿跳跃了390万级台阶。在这条校道上,风里来雨里去,他自己也不记得曾经摔倒过多少次、遭遇过多少次险情,却无怨无悔。平时在课堂上,他坚持站立上课,一般不使用拐杖,就是怕会弄出声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累了才双手撑着桌子休息一下,单腿站立超过上万个小时,他认为信念和学生即是他人生的“拐杖”。为了渔村的孩子,他多次放弃了上级教育部门安排他到条件好的学校任教的机会,在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渔村需要我,再苦再累,我也得留下!直到2006年石洲小学撤并,他坚守渔村教学达37年。37年间,他凭着单腿,“跳”遍了石洲村家家户户,转化了200多位渔民的教育观念,把200多位辍学帮父母捕鱼的儿童劝上岸,送进小学读书,并使该村小学普及率达到100%。虽然教学条件极差,但他所带班级学生的成绩均列全学区前茅。他身残志坚、不甘人后的精神,激励着石洲小学的全体师生员工,在省“两基”验收中,石洲小学义务教育普及率等八项指标全部达标,并顺利通过省“双高普九”验收。
阮文发同志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身残志坚,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奉献家乡,将全部的爱都献给了渔村的学校和学生,为渔村的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阮文发同志的先进事迹,集中体现了他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炽热情怀,体现了他艰苦奋斗、勇于进取、乐于奉献的精神风貌,体现了他倾心教育、关爱学生、甘为人梯的高尚情操。阮文发同志是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典范,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先进代表。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崇高风范,集中体现了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的“三平”精神,是全省教育系统广大干部、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学习的榜样。
阮文发同志是我省新时期人民教师的楷模,是师德的表率。他的先进事迹和高尚师德感人至深、催人奋进。为加强师德建设,弘扬新时期人民教师的崇高品质和奉献精神,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决定,在全省教育系统开展向阮文发同志学习的活动。号召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向阮文发同志学习,学习他身残志坚、自强不息,为教育工作无私奉献的人生追求;学习他胸怀祖国、心系家乡,为家乡的发展勇于献身的无私品格;学习他艰苦奋斗、不甘人后,勇于开拓的敬业精神;学习他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爱生如子的高尚师德。广大干部、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以阮文发同志为榜样,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坚定信念,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无私奉献,为构建和谐校园,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迅速行动起来,广泛深入开展向阮文发同志的学习宣传活动。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广播站、电视台、校报及宣传栏等宣传阵地,通过开展学习会、报告会、座谈会、主题班会等形式,广泛学习宣传阮文发同志的先进事迹,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使阮文发同志的先进事迹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学习宣传活动要与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八种风气”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与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结合起来,与今年正在开展的“师德建设年”活动,推动岗位创优、忠诚履职结合起来,与解决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结合起来,与加强和改进我省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起来,引导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爱岗敬业,热爱学生,无私奉献,为把我省教育事业建设成为支撑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后劲的坚强脊梁而努力奋斗。
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 福建省教育厅
2007年4月4日
主题词:教育 阮文发 学习 通知
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委办公室 2007年4月4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