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部主任 郭非凡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主题、核心和灵魂。诚然,我们中国共产党在所走过九十五年的光辉历程中,为四分五裂国家的统一、富强,为民不聊生百姓的翻身、解放,为中华民族的独立、振兴英勇奋斗,做出了三大历史性贡献。但是,这只是中国共产党人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要戒骄又戒躁,不断向前进。而要“继续前进”,必须“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总书记强调:“我们党已经走过了95年的历程,但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加充满信心朝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中国梦胜利前进。”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关键在不忘初心、奋发有为,把三明的各项事业推向前进。
一、“不忘初心、奋发有为”最首要的是坚持科学理论指导、学会正确理论思维,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分析、解决三明发展中的问题
1.“不忘初心”首要是不忘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虽然时代进步了、社会变迁了、事业发展了,但是我们始终不忘: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我们党建党之初即选择、并且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检验的革命理论,是我们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基础,是行动的指南;而正确的理性思考、理论思维,是我们各级领导干部的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的基本要素、首要要求,是推进三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成功要素、思想保证。
2.“不忘初心”关键是不忘用马克思主义解决问题。学以致用。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目的不只是要更好地以此为而指导认识世界,更为重要的是还要用以此为行动指南来改造世界、改变世界。因此,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正确地把握形势、分析问题,探寻突破三明发展瓶颈的解决之道、阻碍三明事业发困境。同时,要以更加宽阔的眼界审视马克思主义在三明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以成功的实践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让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二、“不忘初心、奋发有为”最核心的是要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牢记庄严使命、神圣职责,努力奋斗、积极践行崇高理想
1. “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是奋斗的内在动力。坚定不移的政治理想,更是我们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支柱,是共产党人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奋斗终身的根本动力。“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这些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誓言生动表达了共产党人对远大理想的坚贞。并且,理想是否崇高、信仰是否坚定?还是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政党、是否是具有“钢筋铁骨”的真正共产党员的显著标志――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就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追求。
2.“不忘初心”,就在于不忘我们的远大理想。立大志者,方可成大事。“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志消退,则萎靡不振,半途而废。看古今中外,一个政党的衰落往往从理想信念的丧失或缺失开始。理想信仰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因此,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信仰因其执着而为信仰。忆往昔,我们党之所以坚强有力、战无不胜,就是我们党在理想信念上坚定不移;看今朝,一些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以权谋私、贪污腐败,根源即在于理想不崇高、信念不坚定。我们要奋发有为,就必须“不忘初心”――始终坚定理想信仰,保持理想追求上的政治定力,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
三、“不忘初心、奋发有为”最关键的是增强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信念、保持政治本色,进而始终自信、自豪、自强
1.信念坚定、保持本色。“心明眼亮”则“胸有成竹”。信念不坚定,必然经不起诱惑和考验,一遇风吹草动就易土崩瓦解。这是因为:理论上的明白、思想上的清醒,是政治上信念坚定的基础、行动上一往无前的保证。因此,“不忘初心”即是建立在对五百多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和社会运动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中国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人类社会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即是要求我们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提高思想觉悟、保持政治本色,保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文化的坚定信念,保持对理想、事业、奋斗目标的清醒认知和执着追求,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义无反顾、一往无前。
2.自信而自豪、自尊、自强。理论决定信心,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这是因为:我们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在实践中总结成功经验、失败教训,获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真经”而“胸有成竹”。这是我们信心的来源、力量的源泉。在坚实的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的理论基础之上,我们就获得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而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我们就能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开辟三明发展新天地、创造新奇迹。
四、“不忘初心、奋发有为”最根本的是要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勇于全面深化改革,敢于创新理念思维、体制机制,增强事业发展动力
1.改革创新,是三明发展根本动力,亦是三明人成功之因。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最鲜明的旗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三明在治理城市建设“环境脏、秩序乱、服务差”的“脏乱差”活动中,开创了全国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三明之路”,并且坚持三十多年“红旗不倒”――创造了“共建共享”诸多经验、创建了“全国文明城市”;在实行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解决农民“温饱”问题之后,如何解决农民的致富问题,三明人积极探索了林业改革的新路子,永安洪田成为中国林改“小岗村”,实现了“树定根、林定权、人定心”,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医疗卫生,关系老百姓健康大事。我们三明又“敢啃硬骨头”――斩断医药黑色利益链条,让“医院回归公益、医生回归看病、医药回归治病”,成功破除了医改的怪圈、破解了医改的魔咒,走出了中国医改的三明路径。
2.勇于改革、继续创新,增强三明发展新动力。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
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要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正确方向,以完善和发展
体制机制、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
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勇于实践创新、
机制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进一步解放和激活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念好发展经、画好山水画”,让三明机制更加活、产业更加优、发展更加好、生态更加美、百姓更加富,三明人民更有自信心、自尊心和获得感、自豪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