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图书馆首页 入馆指南 新闻公告 阅读阅美 好书速递 他山之石 资源服务
  当前位置: 图书馆首页 >> 阅读阅美 >> 正文
  今天是: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  
 
发布时间:2019-07-09   浏览次数:
 
     
 

林鸿作诗提倡雄壮阔大又浑成自然的盛唐诗风,自抒己志的五言古诗《饮酒》诗意充畅,质朴自然。“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意思是即便读再多的书,掌握再多的书本知识,如果不能以之指导实践,那也是徒劳无用的。

    当客观价值的无用和主观感受的徒劳结合在一起时,就会形成人们精神上最难以忍受的一种状态:空虚。勤奋读书获取知识被认为是破除心灵空虚的有效手段,李苦禅先生就说:“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因此中国人是极爱读书的,萤囊映雪、刺股悬梁的苦学故事比比皆是,苏轼曾放言“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谦虚如杜甫,也会自矜于“读书破万卷”。《中庸》里有一句治学的名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治学之始就是博学,就是焚膏继晷、韦编三绝地广泛涉猎各种知识。

    然而,越是读书,越会感受自身的局限,越会生发更多的疑惑,于是自然产生疑经和求证的冲动,于是就有了“笃行”:用书本知识指导我们的生产生活实践,从实践中检验知识的正确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证书本的正确与否,从而真正实现知识的价值,催生尘埃落定的精神满足。

    中国人的哲学思维历来主张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正如南宋诗人陆游的感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是掌握书本知识,总让人感觉根基浅薄,有所犹疑;而当知识运用于实践,经受实践的检验,我们才会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作用与乐趣。

用知识指导实践,用实践验证知识,剔除扣盘扪烛的短视,达致庖丁解牛的自由,力学笃行的实质就是排除万难追求真理的奋斗,脚踏实地务求实效的坚持。实证知识的获得感和自我实现的幸福感汇集起来,我们才能真正摆脱空虚。

(摘自《中国教育报》2019年73日第2版)

 
     
 
上一篇>>无惧风雨,中国青年挺直腰杆
下一篇>>“初心”与“使命”
 
[打印]   [关闭本窗口]

 

 
电话:0598-8282857  E-mail:smzytsg@163.com 邮编:365000
三明职业技术学院版权所有© 2010保留所有权利
建议浏览环境:IE10.0以上版本,1280×960分辨率或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