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部门首页 部门职责 理论学习 文明创建 通知公告 统战工作 媒体聚焦 规章制度 资料下载
  当前位置:威斯尼斯人网页版>> 宣传统战部 >> 理论学习
  今天是:
 
今天,《学习时报》刊发三明市委书记黄如欣署名文章
 
发布时间:2022-09-13   浏览次数:
 
     
 

今天

《学习时报》

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过的城市”栏目刊发

三明市委书记黄如欣署名文章

《三明:红色土地孕育青山绿水》


1.png


三明:红色土地孕育青山绿水


黄如欣


在祖国的东南方向,有这么一个小巧而精致的城市。她犹如一颗明珠镶嵌在闽中,掩映在武夷山脉与戴云山脉之间。这里青山绿水环绕、生态优美,这里红色历史厚重、人文灿烂,这里产业基础扎实、工业立市,这里市民文明有礼、包容开放。这就是三明,一座让人来了就忘不了、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图片


拨开历史的沉烟,一座既古老又年轻的三明城向我们张开怀抱。说她古老,源于在这里有福建最古老的地质构造,早在26亿年前,这片土地就从茫茫海底抬升而起。说她年轻,在于三明是共产党带领人民缔造的城市,建市时间不过60多年,是一座生机勃勃的新兴工业城。

山清水秀,人间福地。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曾先后11次深入三明调研,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三明擘画蓝图、指引航向。去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深入三明考察,对三明老区苏区发展特别是医改、林改、乡村振兴、沙县小吃产业发展等作出新的嘱托。


朱子诞生地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朱熹家喻户晓的理学名句,灵感正来源于其诞生地——三明市尤溪县南溪书院前那半亩方塘。

三明是闽人之源、闽学之源,三明的闽学文化、客家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至今被人们广为流传、津津乐道。

18.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在有着“南方周口店”之称的三明万寿岩,古人类在这里繁衍栖息,船帆洞内的石铺地面,算得上最早的“室内装修”;位于清流县的狐狸洞里,出土了约1万年前的人类牙齿;明溪南山遗址的10万余粒碳化稻谷,表明这里诞生了第一批“会种田”的“远古农人”……这些象征文明的智慧光芒,穿透久远时空仍闪耀光彩。

三明上古属百越地,魏晋时期干宝《搜神记》中写“李寄斩蛇”的故事,称“东越闽中有庸岭,高数十里,其西北隰中有大蛇”,说的就是别名“镛城”的三明将乐。这也是三明以闽越之名,第一次走入中原文化的视野。

1000多年来,三明行政区划虽然历经多次分分合合,但这方水土孕育滋养的多元文化相互交融,使三明留下了更多深刻的历史印记。

从“鼻祖”到“集大成者”,“闽学四贤”中的杨时、罗从彦、朱熹都出生在三明,且很长一段时间都在三明境内开门讲学、传道授业。由他们创立并发扬光大的闽学,影响中国文化近千年。而今在尤溪县,紫阳公园、十里朱子文化长廊、朱子文化园等地,已成为市民修身养性的精神家园和尤溪人引以为豪的精神寄托。

三明学院的前身之一——三明师范是全闽师范学堂的嫡传,1903年由陈宝琛先生创办。后来,全闽师范学堂合并福州、建瓯等师范学校为福建省立师范学校。开国上将、福建省委原第一书记叶飞为原三明师范题词“闽师之源”。

闽江、闽人、闽学、闽师的四大源头都在三明,客家祖地、长征出发地宁化、战时省会永安等历史标签,彰显了三明这座城市的历史厚重感。



风展红旗如画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1930年,毛泽东在三明写下的《如梦令·元旦》,描绘了三明革命战争年代如火如荼的斗争场景。

三明全域都是原中央苏区范围,是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留下了光辉足迹。革命战争年代,三明人民以“千担纸、万担粮、十万兵、百万钱”支援红军,毛泽东称誉这里为“东方好区域”。这片风展红旗如画的红色热土,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红色底蕴深厚,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

追寻革命先辈的脚步,感受风雨如晦的峥嵘岁月。宁化凤凰山上,“红军万岁”的呼声,穿越时空久久回荡。1934年10月,宁化作为长征最远的出发地,红军从这里起步,迈上了二万五千里的漫漫征途。有一组数字印证着三明子弟为中国革命作出的壮烈牺牲:长征时三明红军约11200人,胜利到达陕北时只有76人。

漫漫征途、烈烈军魂。长征途中三明籍红军指战员大都编入红三军团第4师和红五军团第34师,分别担任前卫和后卫任务。血战湘江,作为总后卫的红34师浴血奋战,大部分人壮烈牺牲,大多数烈士没能留下英名。

红色是三明的底色。流血牺牲面前,一个个三明好儿女深信“只要跟党走,一定能胜利”。这种信念,是融入基因的信念,是代代接续的传承。

革命基因传承铸就工业新城。“上饶集中营,拘留尽群英。军渡长江后,迁移到三明。多少英雄汉,就地遭非刑。青山埋白骨,绿水吊忠魂。将此杀人地,变为工业城”。1961年春,朱德总司令来到三明考察时曾诗赞三明“小三线”建设的辉煌成就。我们不会忘记,1958年,来自上海等地的10万建设大军从八方来明驰援三明“小三线”建设;1959年底,三明钢铁厂、三明化工厂等80多家工厂基本建成。全省第一吨钢铁、第一台载重汽车、第一台洗衣机、第一台黑白电视机等都是从三明生产出来的。

因工业立市的三明,物资条件匮乏,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多。三明人民不等不靠,以治理“脏乱差”为突破口,创新探索“六联六建”机制,逐步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的行路难、购物难、上厕难、住房难、乘车难、就医难、上学难、娱乐难等“八大难”问题,在全国开创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的先河,“五讲四美三热爱”在全国声名远播。

改革创新血脉代代相传。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林改、医改、教改等改革探索从未间断,“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林改实践、“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总校制改革等等,都走在了全国全省前列。

红旗招展,斗志昂扬。不同的历史时期,肩负着不同的时代使命。2022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并通过开展与上海市对口合作,沪明两地再续情缘、对口合作开启新篇,三明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



“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


如果说红色是三明永不磨灭的历史印记,那么绿色就是三明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前行动力。

站在北回归线边上的三明,南亚热带海洋性兼内陆性气候特征,充足的阳光和雨水,造就了复杂多样的物种和极其丰富的森林资源,武夷山脉、玳瑁山脉、戴云山脉在这里相聚,“醉氧三明”的故事从这里不胫而走……

1997年4月11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到三明市将乐县常口村调研,望着眼前的山水,他深情寄语: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山区要画好山水画,做好山水田文章。

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山区必须发挥比较优势、形成鲜明特色,推动资源向产业集中、向园区集中、向深加工拓展,走一条高端化、绿色化发展的路子。

当前,三明的“新”“老”产业呈现齐头并进的良好发展态势。氟新材料、石墨(烯)、稀土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势喜人。与此同时,作为老工业基地的支柱产业之一,钢铁与装备制造产业加快集聚发展、转型发展。与产业生态化发展路径齐头并进,生态产业化也在创新发展,顺应新消费需求,三明努力做好“绿色+”文章,产业转型发展蹄疾步稳、行稳致远。

在泰宁,随着全域旅游加快发展,这里走出了一条生态特色小康之路,全县超过1/5的老百姓吃上了“生态饭”;在沙县小吃“第一村”俞邦,村民靠着“拌面”“扁肉”过上好日子,把小吃店开到了五湖四海,宁化小吃、永安小吃也搭乘着沙县小吃的“大船”一起漂洋过海……
  

安居乐业、邻里和睦、互帮互助,在青山绿水中享受着大自然的清新与美好,在和谐安定中感受着幸福三明的淳厚与芬芳……

(作者系福建省三明市委书记)


来源:学习时报


 
     
 
上一篇>>《福建日报》发表三明市委书记黄如欣署名文章:聚焦“三提三效” 聚力真抓实干
下一篇>>习近平回信勉励北京师范大学“优师计划”师范生
 
[打印]   [关闭本窗口]

 

 
电话:0598-8282382    E-mail:smykzyxctzb@smykzy.cn   邮编:365000
威斯尼斯人网页版版权所有 © 2010保留所有权利
建议浏览环境:IE 10.0以上版本,1280×960 分辨率或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