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三明市财政局关于预决算公开工作的通知》要求,现将我单位2016年部门预算说明如下。
三明职业技术学院的主要职责是: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为基本职能,实施高等职业教育。
三明职业技术学院包括14个机关行政科室,6个教学单位。经费性质为财政全额拨款,人员编制数是345人(不含直属医院),现有在编教职工290人,其中专任教师245人。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我校工作的基本思路是:继续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指导意见,制定并实施我校“十三五”发展规划,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开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新局面。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开展“两学一做”活动,切实加强党建工作。围绕“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目标要求,在全体党员中组织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加强党总支和支部建设,努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总支和支部。着力提升支部立项活动的质量水平和实际成效。加强宣传思想工作,优化校园育人环境。加强民主管理监督和统战工作,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发挥统战凝聚各方力量作用。
(二)持续改进作风,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巩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坚持反对“四风”,促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准则》、《条例》,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健全廉政风险防控长效机制,编密编牢制度的“笼子”。认真落实财务制度,坚持厉行节俭,严控“三公”经费,加强内部审计。深化廉洁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加强校园廉政文化建设。
(三)改善教书育人环境,全力提升办学水平。一是制定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根据省里下达“一校一策”的要求,按照示范校建设标准,继续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改革,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指标体系建设,为第二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奠定坚实基础。二是推进新一轮文明校创建工作。要按照文明学校评选标准,通过新一轮的文明建设,构建更加文明、更加和谐、更加美丽的校园。三是落实院系二级管理。继续转变观念,切实推动各院系从教学单位到办学单位的转变,完善院系功能和决策机制,扩大院系办学自主权,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增强院系生机活力。四是推进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推进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的改革,完善学校自主用人、教师自主择岗、政府依法监督的用人制度,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四)主动跟进职教园区建设,积极拓展办学空间。按照市里统一部署,会同职教园区项目工作组,对计划入驻园区的我校部分专业、三明职业中专学校、三明市高级技工学校进行统筹安排,争取尽快入驻,并做好园区管理体制建设、资产管理、后勤管理和教学实训管理等工作,抓好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努力实现校校企合作、产学联动和共管共享的建设目标。根据《福建省职业院校联盟建设实施意见》文件精神,联合各所中职学校,组建相对固定、紧密联系的办学联盟,深入探索现代学徒制办学模式、职业教育产学教研合作的有效途径。利用联盟平台,加强中高职对接,推动各院校在专业布局、专业建设、师资培养、课程体系开发、合作办学等方面的深度合作交流,拓展培养路径,扩大招生规模。
(五)加快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持续强化内涵建设。一是根据2016年2月2日省厅闽教职成〔2016〕10号《关于实施“二元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的通知》精神,切实做好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探索建立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培养模式和教学管理制度,推进招生招工一体化,努力形成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长效机制。二是加大公共课改革力度。在现有的公共课改革基础上,推进“军事理论”、“心理健康辅导”、“就业指导”等公共课改革,启动公共课“慕课”网络课程选修制度,实行“学年学分制”。三是深化专业课程改革。全面推行“双证制”,拓宽专业课程改革与全国执业、从业资格考试全面衔接,如:护理、临床医学、会计等专业要与护理执业资格考试、医师资格考试、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等紧密对接,其它专业也要建立起“双证”培养和教学的制度,明确目标方向,提高改革实效。四是全面拓展校企合作。以建设职教联盟和职教园区为契机,扩大酒店管理、轻纺、机电等社会服务类、工科类专业与企业、中职学校的合作办学,促进机制体制的创新。
(六)完善项目建设工作运行机制,努力争取项目支持和资金支持。贯彻落实好省财政厅、教育厅关于《福建省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省教育厅《关于做好我省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中央专项资金分配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实施我校《项目建设工作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项目建设工作管理,抓好项目申报、遴选、评审和入库工作,加大建设和指导力度,确保项目建设按时完成和达到预期目标。围绕学校中心工作,设立并建好一批新项目,多途径多渠道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以抓好项目建设工作带动学校各方面工作的顺利开展。
(七)完成校园三期工程,启动四期工程建设。按期推进南楼内外部装修,确保今年9月份投入使用。适时推进校北门、电网改造二期工程、校园文化广场等建设。规划四期工程,推进工程用地选址、用地审批、建设规划、施工许可等前期审批工作,争取2016年内动工建设。实施梦园7#、8#宿舍楼改造工程。结合新一轮文明学校建设,继续加大经费投入,分期开展校园绿化美化工程。对299台阶东南面山坡林地与校大门侧面斜坡山地进行树种替换改造,种植成片观赏花木;对医护实训中心与特校相邻挡墙之间的地块进行设计改造,铺设鹅卵石,建成花草相间、绿树成荫的休闲路径。努力打造花园式绿色校园,继续保持省级“园林学校”荣誉称号。积极参与三明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
(八)深化学生服务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一是加强思想教育。重点是要将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与青年的素质提升和全面成长结合起来,引领青年学生提高理论素质和自身修养,充分发挥学生骨干、学生党员在“自我提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的模范带头作用。二是强化学生社团组织建设。积极探索新的方式方法,通过拓展功能、扩充力量、增加补助,同时赋予学生在学生管理中一定的权利,鼓励学生广泛参与到学生的“自我提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发挥学生社团团结、凝聚和引领学生的作用,让学生在“三自”作用发挥中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三是搞好平台建设。全力抓好易班网和新媒体平台建设,通过建队伍、建网络、搭平台、搞活动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畅通信息渠道,增进师生交流,创新管理模式,提升服务水平。
(九)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全面加强招生就业工作。继续围绕我市产业及社会事业发展的需求,调整、完善专业结构,努力寻求新的专业增长点,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创新招生宣传新途径、新办法,完善招生就业各项制度,确保实现全校招生数量稳增长、就业质量稳提升,保持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力争签约率和大学生创业活动有新突破。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建设,以专业教学领域为主渠道和主阵地,推进“两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由“两张皮”向有机融合转变,由面向部分学生向全体学生转变。启动省级大学生“两创”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举办以行业、产业、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为主题的创意设计及创业计划技能大赛,推动创新成果直接转化为创业实践项目。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体系,结合专业建设,拓宽学生创新创业途径,建设好创新创业平台。
(十)积极开展综治创安、人口计生、档案管理、关工委等工作,保证学校各项工作持续健康有序推进。
2015年度部门决算总收入13005.42万元,其中本年收入13005.42万元。具体情况如下:
1.财政拨款收入9023.5万元,其中政府性基金0万元。
2015年度部门决算总支出12555.10万元,其中本年支出12555.10万元。具体情况如下:
1.基本支出5512.34万元。其中,人员支出2981.77元,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2315.53,公用支出215.04万元。
2015年度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8548.50万元,主要支出项目(按科目分类统计)包括:
(一)普通教育中的高等教育(科目)1432.62万元。主要用于学生奖助学金和房屋建筑构建支出。
(二)职业教育中的中专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其他职业教育支出(科目)5852.04万元。主要用于工资福利和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
(三)教育费附加安排的支出中的学校设施和其他教育费附加安排的支出(科目)772万元。主要用于其他资本性支出。
2015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71.12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经费17.62万元,公务接待费27.69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25.81万元。具体情况如下:
2015年支出17.62万元,主要用于德国、瑞士、新加坡、台湾等国家地区的学校领导职业能力培训和教工职业能力培训。2015年本单位组织出国团组2个;参加其他单位出国团组0个;全年因公出国(境)累计10人次。与上年相比支出有所增长,主要原因是: 专业建设发展,办学规模扩大,师资队伍建设需要,积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学和管理经验。
2015年支出27.69万元。主要用于十周年校庆、各个技能比赛承办等方面的接待活动,累计接待488批次、接待总人数7891人。与上年相比支出增长,主要原因是: 用于十周年校庆、各个技能比赛承办等方面活动的需要。
2015年支出25.81万元。其中:公务用车购置费0万元,2015年本单位公务用车购置0辆。公务用车运行费25.81万元,主要用于公务用车燃油、维修、保险等方面支出。年末公务用车保有量10辆。与上年相比,公务用车运行费和购置费有所增长,主要原因是: 在校生规模扩大,学生实习实训任务增加,学院承担的各种赛事、大型活动增加及招生工作任务用车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