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非凡
习近平总书记5月17日在主持召开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是推进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大繁荣,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并转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的科学纲领、行动指南。总书记在讲话中特别强调:“新形势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地位更加重要、任务更加繁重”,“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对三明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而言,理论联系实际来学习思考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显而易见就是:“新形势下,我们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地位更加重要、使命更加光荣,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任务更加繁重、责任更加重大。”那么,理当如何学习贯彻总书记讲话精神、推进马克思主义在高校大学生中的大众化?
一、深刻认识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至关重要意义,以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思想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直接承担着向千千万万的大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并用以武装大学生思想的教学重任,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的指导思想主导地位的主旋律、主阵地,是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课堂、主渠道,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大众化、武装大学生思想、促进成才成长,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是思政课对促进正确“三观”形成至关重要。大学正是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面对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和非主流同时并存、社会思潮纷纭激荡的新形势,如何巩固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地位,如何教育大学生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共同理想、把人生梦想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迫切需要思政课更好发挥作用。
二是思政课对促进科学理念的形成至关重要。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环境深刻变化对大学生学习、就业、创业的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如何教育大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如何确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理念?如何建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发展新观念?如何激发大学生活力推动创业创新?迫切需要思政课更好发挥作用。
三是思政课对分辨是非、明辨善恶至关重要。当前,改革开放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各种深层矛盾和问题不断呈现、各类风险和挑战不断增多,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改革开放新形势、新挑战、新问题、新要求?如何教育大学生分清是非、分辨善恶、明辨美丑?如何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如何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积极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迫切需要思政课更好发挥作用。
二、深刻认识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思想的任务艰巨性
人说世上最难的事:一是让人心甘情愿把钱从自己的腰包里地掏出来,二是叫人心服口服地把思想装进自己的脑袋里去;正是鉴于此,难上加难的事就是让开始有想法、似乎有主意但却不成熟的大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事;而偏偏这事正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任务。再加上改革开放惊天动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社会经济发展多样化、复杂化,文化碰撞、社会思潮的激荡特别巨大,互联网时代信息的爆炸、轰炸和空间的虚拟、约束的弱化等新特点,大学生的思想特别复杂,以致思想武装的任务特别艰难。
一是思想上认识模糊、甚至错误。有的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中国现在搞的不是马克思主义;有的说马克思主义只是一种意识形态说教,没有学术上的学理性和系统性。实际工作中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马克思主义的学科、学术、话语体系建设水平不高、成果不多,在一些学科“失语”、教材“失踪”、论坛“失声”。
二是社会上偏向严重、导向错误。改革开放极大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经济建设成就、社会发展进步巨大,但同时存在经济市场化、活动商品化、思想拜金化、行为功利化倾向,“社会人”成为“经济人”,拜金主义、急功近利,唯利是图甚至不择手段,弄虚作假、坑蒙拐骗,等等;导致学生重知识轻理论、重技能轻思维甚至不爱学习思考。
三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力弱。“从校门到校门”的求学、成长过程导致老师生活范围小、社会阅历少,特别是专业基础不实、思想素养不够、理论功力不足导致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体现的新理念、新思想、新精神、新战略,理解不深,办法不多、效果不佳等问题,以形而上学“急功近利”的思维、“立竿见影”的观点片面地认为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什么用,错误地认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阵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可有可无,随意挤占课时甚至压缩课程。
三、改革思政课教学,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思想
“理论总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要上好难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使思政课早日成为“老师爱上、学生爱听且终身受益”重要而优秀的课程,必须做到三个坚持:
1.坚持改革创新增动力。长期以来,传统的思政课习惯于“教师一言堂”、“教学满堂灌”,“闭门说教”、“纸上谈兵”,空洞、枯燥、乏味而缺乏吸引力、没有影响力。必须改革思政课教书不育人的理念、观念,树立教书为育人的教学理念;必须改革思政课考评体制机制,创新思政课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质量。
2.坚持以思考问题为导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直面现实的财富分配、教育公平、社会正义等方面的焦点问题、关注学生的热点问题,除了在思政课教学中引导大学生学会客观地看待、正确地分析、科学地思辨,我们还组织“表现好、学习优、爱思考”的学生建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学习会”,开辟思政课“第三课堂”,组织理论沙龙、专题讨论、主题辩论,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烦恼、成长中困扰的思想问题。
3.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为原则。我们积极开发三明红色文化、客家文化、绿色文化、闽学文化、企业文化和城市文明、林业改革、医疗改革等方面丰富面优秀的地方资源,成功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新路――开展以“知三明、爱三明、爱学校”为主题,以实地参观三明市博物馆及观后感班会、心得体会征文比赛、主题演讲比赛和“随手拍”比赛的系列实践教学活动,对全体新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基本国情市情教育;以传承客家文化为主题开展“客家祖地石壁行”,以纪念抗战胜利、弘扬抗战精神为主题开展了“抗战省会永安行”,以传承朱子文化为主题开展了“朱熹故里尤溪行”实践教学活动;结合《概论》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教学邀请中共三明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讲授“风展红旗如画――三明革命史”,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教学邀请中共三钢党委宣传部长讲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钢创业史”,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的教学邀请中共三明市医改办主任讲授“中国医改的三明路径”,第十一章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理论的教学邀请三明军分区政治部首长讲授“国防军队建设和培育”等方面实例教学,将课堂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理论与实践、教材与本土、教学与育人相结合,效果十分显著,受到了大学生的欢迎。
唯有如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有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思想,培养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人才,而不负总书记苦心、不负思政课使命。
(本文为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主任郭非凡副教授在全市哲学社会科学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座谈会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