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图书馆首页 入馆指南 新闻公告 阅读阅美 好书速递 他山之石 资源服务
  当前位置: 图书馆首页 >> 他山之石 >> 正文
  今天是:
 
  武汉纺织大学助力中国“织”造  
 
发布时间:2018-10-26   浏览次数:
 
     
 

本报讯(记者 程墨 通讯员 毛军刚 刘戈)“烟囱‘口罩’看上去和普通白布类似,实则能拦截工矿企业高温尾气中99%以上的PM2.5颗粒,几近实现‘零排放’目标,此外还能耐200高温,使用寿命高达3年!”近日,武汉纺织大学历时8年研发的“给烟囱戴口罩”项目正式开始投产,其超强过滤效果在滤料行业掀起了一场技术革命。

“‘口罩’中的丝状纤维,直径不到头发丝的三十分之一,既耐腐蚀、阻燃性强、生产流程短,还具有吸油性、疏水性、吸附性等功能。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对这类纤维材料进行延伸应用,以解决海水石油泄漏污染、废水净化、食品过滤等问题。”该项目团队负责人王罗新教授告诉记者。

随着纺织行业转型升级加快,一些纺织类院校纷纷脱去“纺织”的外衣,新形势下纺织院校该如何抉择未来的前进方向?近年来,武汉纺织大学打破传统“纺纱织布”观念,建设“现代纺织、大纺织、超纺织”,走出了一条行业高校特色发展之路。

从空气过滤器、导电纤维、光纤,到缆绳、血管支架、飞机螺旋桨,纺织产品已逐步应用到航空航天、医疗卫生、水利交通等多个领域。学校‘依托纺织而不依赖纺织’,紧密围绕纺织产业链,将基础学科交叉融合组建六大学科群,打造‘超纺织、大纺织’的专业发展布局。”武汉纺织大学校长彭育园说。

在衣服上涂不同厚度的纳米材料,让它形成光学干涉现象,这样我们就能看到不同的颜色;涂料染色技术能实现天然染料染色性能的可控,应用于棉毛麻丝上,可生产出覆盖整个色系、着色均匀的无污染纺织品……”该校教授姚金波兴奋地说,跨学科知识完全颠覆了以前的化学处理思维,现在各类新型纺织品很受欢迎,一半销往国外,极大提升了中国制造的附加值。

在学科交叉融合的基础上,学校确定了“专业嵌入产业链,产业哺育专业群”的专业建设路径。

用户只需将自己的三围、身高等数据上传,手指点击相应的衣物,即可将全场所有的在售产品模拟试穿。模特自由运动时,衣服的褶皱、垂度都一目了然;如果衣服太小,会有崩裂等效果。”为解决网购时不能试穿的窘境,武汉纺织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副院长胡新荣研发了3D虚拟网店试衣间,现已与企业合作投产。

无独有偶,该校每一所学院、每一个专业都依托各自嵌入的产业链,以“研究院”“成果转移中心”等形式建立校地合作平台,实现产学研协同发展。材料学院发明新型绷带,重量轻、固定性好且不会影响X光的照射,有效代替了传统石膏的笨重和不舒适体验;化工学院开发出功能性海藻酸纤维,并自主研发设计了国内首条海藻类纤维规模化生产线;纺织学院在工厂生产中综合运用激光、生物、自动化仿生等技术,让牛仔裤的单位耗水量由250公斤降至3公斤……

“‘大纺织、超纺织’助力纺织外延的扩张及内涵的质变,而新材料、新技术在纺织领域的综合应用则推动了‘现代纺织’的形成。9年来,学校共涌现省部级以上创新成果奖54项,带动了数千家企业的技术革新与生产发展。”武汉纺织大学党委书记韦一良说。

摘自《中国教育报》2018年10月15日第1版

 
     
 
上一篇>>展现课堂魅力 点亮青年信仰
下一篇>>基于企业工作环境,改革高职课程
 
[打印]   [关闭本窗口]

 

 
电话:0598-8282857  E-mail:smzytsg@163.com 邮编:365000
三明职业技术学院版权所有© 2010保留所有权利
建议浏览环境:IE10.0以上版本,1280×960分辨率或更高